陈荣辉:恐惧、奔跑与创作|《纽黑文的寻常一夜》上市

发布时间:2023-12-14

《纽黑文的寻常一夜》

陈荣辉 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3.11

定价:188元

开本:16开(210mm×280mm)

页码:120

装帧:平装

纸张:正文白雪超感125克 封面布面

 

 

 

 

 

恐惧是创作的源泉。在抵抗恐惧的过程中,艺术家的心智被磨炼,通向精彩的作品。

 

这是陈荣辉近日的新展《纽黑文的寻常一夜》给我的感受。其中的两个系列的底色都源自恐惧。2019年,他辞去在中国的工作,考取了耶鲁大学摄影硕士专业,赴美留学。所在街区是一个夜间犯罪率很高的街区,那时严峻的新冠疫情也正笼罩着全世界。在学校或艺术家工作室度过漫长的一天后,陈荣辉总是奔跑着回到自己的住处。奔跑,因为恐惧,或者说,是为了预防恐惧。仿佛速度足够时,无论是犯罪分子或者疫情,都无法追上他。只要奔跑得足够快,就可以跑赢,就可以抵抗这个世界的下沉。每天安全地抵达家中就是胜利。第二天,又是一场新的比赛。

 

纽黑文的夜光从他的窗户透进来,奖励着这一晚暂时获得了生存胜利的陈荣辉,美丽和恐惧的光交织在墙上、厨房里、沙发上。这成为了他的《纽黑文寻常一夜》的起源。空气中隐藏的危险和美丽,他用不同的光影变化来表达。他将这座城市中曾经有过犯罪纪录的现场照片投影在家中的不同角落,这是他凝视恐惧的方式。与其被恐惧捕获,不如用摄影反向捕捉恐惧。如果无法消除恐惧,那就剖析它、定格它。把这份心境和感受,凝聚成作品。

 

这组作品中的紧张感,不仅仅源自深夜奔跑之后的神经紧张,也源自陈荣辉勇敢地暴露着自己的脆弱。于他,这意义重大。陈荣辉说,现在更感兴趣的是“用摄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与这个世界和自己对话。” 这个系列是他的摄影从向外转为向内的重要一步。

 

用摄影来叙述他人的故事,是陈荣辉拥有的出色能力之一。去耶鲁之前的陈荣辉,是一个成熟的从事新闻摄影 10年的记者。他对社会进行提问和观察,关注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拿过不少奖项,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奖)的获得者(《圣诞工厂》系列)。获得了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的《空城计》来之不易,他连续四个冬天前往东北,扛着几十斤重的相机,联系了一批在快手上结识的摄影对象,呈现当下东北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这些实践并未让陈荣辉的摄影表达欲获得完全的满足,他依然在寻找某个答案,关于摄影到底是什么,可以做什么。

 

恐惧让他保持警觉,让他脱离舒适区,让他的感官格外敏锐,让他的问题意识格外强烈。当他开始审视自己的处境时,他的摄影也开始回应自身的困惑。他所关切的真实命题浮上了水面:当城市的犯罪率升高时,如何面对个体的恐惧?当身为亚裔就可能遭受威胁生命的攻击时,该如何表达这种愤怒?

 

我对陈荣辉的持续关注源自他在公众号上持续发布的周记。他在耶鲁求学期间,每周都会认真记录所学所见,并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学到的知识,拓宽着阅读者对摄影的思考。他的几十篇周记是关于当代摄影的一份出色的教材。

 

毕业回国之后,除了创作和办展,陈荣辉经常组织摄影创作者的对谈,录制播客,无形之中,他的行动力和社会组织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他,他成为了传播者和教育者。

他有着惊人的勤勉,以及对困惑的诚实态度。在他身上,可以看见艺术家将自己置身于动荡之中的勇气,去感受恐惧与战栗,并将这种能量转化为创作的能量。这一代的艺术家若决定迎向这个时代,这是必经之路。而艺术家自身的创作能否形成一条独有的道路,取决于他们的才华和决心。把恐惧转化为创造的力量。

 

Own your fear。

 

 

本文作者:沈奇岚,艺术评论人,策展人,作家。

原文刊载于Artnet新闻中文网,略有删改。

 

作者简介/  陈荣辉

陈荣辉,1989年出生于浙江丽水,202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曾任澎湃新闻英文版视觉总监。陈荣辉的创作依托于摄影的档案性和模糊性,采用大画幅摄影的方式,关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个体与城市的关系。他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中国城市化景观摄影三部曲。到美国学习生活后,他开始利用摄影、文本、视频等媒介重新发掘被隐藏的历史个案和脉络,重构东西方之间的叙事关系,反思全球化中的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

陈荣辉先后出版多本摄影画册:《空城计》《野望》和《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陈荣辉》,其中《空城计》入围美国光圈基金会的年度最佳画册。他的作品曾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二等奖、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三影堂摄影奖-ALPA奖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摄影奖项。作品被收藏于香港M+博物馆、耶鲁大学图书馆、慕尼黑亚历山大·图切克基金会、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光社、中国港口博物馆、丽水摄影博物馆等。

 

 


作者:沈奇岚 浏览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