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薛华克《九十年代老杭州》:黑白烟火与老城记忆

发布时间:2023-05-19

《九十年代老杭州》

薛华克 著

ISBN:978-7-5514-4420-0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3.04

 

序言

 

文 | 薛华克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所在的部队南下到了杭州,他们便就地转业了。我在杭州上幼儿园和小学。

记得上小学时,我偶尔会去家在杭州里弄、小巷里的本地同学那儿,看到了和我们干部大院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从事摄影,我开始从另外的角度、更深的层次观察杭州普通人家的生活方式。对于传统的街巷人家来说,房子外墙是夯实的土墙,里间用木板分割,没有卫生间,没有各家独立的厨房、独立的庭院。唯一的家庭私密空间,可能只有卧室了。

这种半开放式的生活方式,邻里之间共享公共空间的机会很多,于是睦邻关系尤显重要。关注这种至少从 1949 年之后就为大量市民百姓熟悉和保持的,并且行将消亡的生存方式,并采用纪实摄影的方式来记录一些人和事,我觉得挺好的。

我们都知道,纪实摄影之所以在摄影的分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就是因为它能通过不同拍摄者的镜头,将人类文明进程中各个支离破碎的片断,比较客观地记录下来。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我们用文字和绘画来记录。对于时间、数字以及思想情感的描述,文字没有问题。但在记录生命主体的外形和人类生命活动这些领域,摄影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动态影像更加擅长,使我们能更真实地了解这个世界。

今天,我们有了纪实摄影的帮助,在阅读记录性文字或文学作品描述的某段历史中发生的某地的故事时,我们的想象才得以落地,有比较真实的画面伴随。

在纪实摄影的创作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作者的情感问题。往大里讲,作者的创作会受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往小处讲,怎么也脱不开个人的教育程度、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

那种所谓完全真实的、不带任何个人情感倾向性的、客观的影像记录方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当你举起相机时,拍摄什么、如何构图、如何安排主体,甚至选择哪一个瞬间,都是因人而异的。

再回到这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杭州人生活的主题照片上来,那个时候,已经有相当多的人住进一家一户的单元楼了。当我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会这样居住、生活时,我开始思考,拍摄目前尚存的半开放式的市井生活的意义尽管存在,但着墨点在哪里呢?

生活的差异性、将来不再有的生活方式、生活的场景、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情感的流露,所有这些人性化的记录便是我的拍摄大纲了。

这几天,由于编辑影集之需,我反复翻看这批老照片。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有趣的场景,又如此鲜活地在眼前重现了。

拍摄这个题材,不像我持续多年拍摄藏北高原牧区,那里的回忆伴随着太多不堪回首的艰难困苦。回忆对杭州的拍摄,更多的是浓浓的市井人情味,那是真正快乐摄影的日子。

我选取的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上城区和当时的下城区,这些是我认为有代表性的杭州老城区。那些地方我往往不止一次地去摄影,并且与不少被拍摄者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我严格地遵守着自然、真实的原则,从来不摆布我镜头中的主体人物。

今天看这组影像,它不是哀歌,也不是赞歌。如果把南宋曾建都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比作一册史书的话,那么这种半开放式的城市街巷生活,便是生活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页,对吗?

当然我知道,杭州人过去的生活,远远比我记录的这些只言片语要精彩丰富百倍。但是作为个人行为,当年我做了,今天让它们与大家见面,如果你也是杭州人,看到某一个你曾经相当熟悉,今天却不再有的生活画面时,你会发出会心一笑,我便知足了,释然了。

在这组照片拍摄后不久,这些老房子似乎一夜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并且永远不再回来了!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现代化的、十几层高的商品住房。

杭州和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可是再到春天时,在杭州的东河边,再也没有了满墙美丽的、烂漫开放的蔷薇花,更没有花下那脸上挂满了春天般灿烂笑容的九岁男孩……

当然,这一切可能都不重要了,但在我的心中,一直有那么一丝怅然,于是便想到要出版这本影集……

 

 薛华克 2023 年 3 月

 于海狮沟棚屋 14 号

 

(本文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2023年版《九十年代老杭州》) 

 

 

部分作品

这个系列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我叫它《小巷温情》。作品中除了体现图中夫妻洋溢的温情之外,还有那个年代诸多的时代特征,比如夫妻身穿的西装。

 

上吴山的路有好几条,但管米山这条由长石板铺成的大路是最好看的。其实我在成片之前已拍过这条路两回,但都不合我意。这张是刻意选了下雨时,用120相机、50mm的蔡司镜头,将青石板台阶在雨中的油润感比较理想地表现出来了。

 

这是多年前,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的入会作品之一。为此我还起了个作品名:《大跌眼镜》。这个女孩之前不太会跳绳,后来见到我时,恰巧她又在跳绳了。她说:“叔叔,我会跳双飞了,不信我跳给你看!”于是有了这张照片。没想到的是,文学用语中的“大跌眼镜”,竟被她现实地演绎了一把。我却演绎了一把“决定性瞬间”。

 

那个年代的女孩,几乎人人都会跳橡皮筋。可是在暑热难耐的杭州夏日,在羊坝头的老街上,在烈日下,这般裙角飞扬的小伙伴可不多吧。

 

烧饼、油条,是那个时代最为普通,也是最美味的早餐。现在,我每每还会去寻找做得最地道的烧饼油条。“葱包桧儿”一直是大饭店里受欢迎的点心,圆了那些怀旧之人的念想。

 

作者简介/  薛华克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终身高级会士

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第一任系主任

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出版著作:

2017 年 《人在高处:薛华克彩色经典人像》,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7 年 《人在高处:薛华克黑白经典人像》,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2 年 《琼海》,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0 年 《数码摄影圣经》(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年 《人物摄影指导》,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6 年 《人文晋城》,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年 《藏人Ⅱ》,百家出版社

2003 年 《南浔》,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年 《现场摄影技巧》(译),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2 年 《杭州老街漫步》,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0 年 《瞬间的艺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 年 《摄影技术》,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7 年 影集《藏人Ⅰ》,中国摄影出版社

1995 年 专著与影集《天葬》,台湾心灵艺术出版社

1994 年 《光与影的奥秘》,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3 年 《旅游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2 年 《照片拍摄技巧》(译),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1 年 《出色的旅游摄影》(译),浙江摄影出版社

 

影展及获奖情况:

2020 年 杭州“行将消失的风景”大画幅银盐作品个展,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2019 年 法国巴黎 Fotofever 艺术博览会个展,卢浮宫卡鲁塞尔厅

2019 年 匈牙利中匈建交 70 周年,布达佩斯希茜公主宫个展

2014 年 杭州国际设计周,“永乐宫壁画及经典佛像大型展览”

2013 年 第二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一组

2010 年 第二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银奖及两幅优秀奖

2007 年 山西晋城“山西古村落”个展,山西晋城市政府

2007 年 西班牙马德里“凝望”个展,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

2007 年 英国伦敦“藏族人像”个展,英国皇家摄影学会

2007 年 德国哈廷根市“西藏高原”个展,德国哈廷根市美术馆

2006 年 北京“高原人”个展,中国美术馆(7 幅作品被收藏)

2006 年 上海“山西古村落”个展,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约翰·拉贝厅

2005 年 上海“藏人”个展,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约翰·拉贝厅

2005 年 上海春季国际艺术沙龙展

2005 年 英国皇家会士优秀作品全英巡展

2005 年 日本东京 EPSON 国际影像展人物类一等奖

2001 年 北京“藏人”个展,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廊

 


作者: 薛华克 来源:浙江摄影出版社 浏览量: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