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人同行:塑造理想与实现理想

发布时间:2023-03-31

引言:“课堂名人故事”系列分为三册: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这些名人来自部编小学教材——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有的是课文的作者,有的是课文中提到的人物,或与数学定理、科学知识相关的学者。每一册包含10到15位名人,均是孩子们喜爱的名人。这些名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他们也从事着不同性质的工作,但是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品质:始终拥有一颗探求真谛的炽热的心,以及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地持梦远行。

 

《课堂名人故事(文学家)》这一分册,选取的13位名人基本都是12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文的作者,有中国古代诗歌代表人物李白、王维,有现当代作家朱自清、老舍、史铁生,有现代诗歌作家戴望舒、泰戈尔,有师生辈作家沈从文、汪曾祺,还有孩子们名著阅读里十分熟悉的作家安徒生、法布尔,更有两位小说家是但凡提到文学史必定绕不开的“文学泰斗”——鲁迅和列夫·托尔斯泰。

这样的安排其实花费了不少的精力,是在经过对12本语文书内课文作者斟酌筛选后,同时与毛晓青主编、裘禾峰责编反复研究进而确定下来的。最初接到编写任务时,曾一度有拒绝的想法,毕竟不在小学任教,担心对作家的把握难以游刃有余。不过后来编辑宽慰我,这些作家在中小学教材中的边界没有那么清楚,况且大部分作家在初中甚至高中都十分重要,对于拓宽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文学视野反而很有必要,所以也就打消了这一顾虑。这里顺便插一句,当时我在给二年级的女儿选择文学阅读的书籍,发现市面上绝大部分是传记式的一人一册,或者是人物专题的作品选,很难见到综合了十多位名人最具代表性的故事集锦,那么如能面世,多少也是有些意义的。

 

名人故事的确定并不能随意,而这对于整本书的撰写来说,几乎是最考验作者的部分。青少年需要阅读到的是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内容,我们引导学生从名人身上汲取优秀的精神品质,既是学生阅读之根本,也是教育者立德树人之根本,因此故事的确定需要先对作家的成长历程或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尤为著名的励志故事精挑细选。比如之前完成过法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巨人的花园》是被选入课本的一篇童话,但考虑到王尔德的生平故事比较敏感,所以无奈选择替换。这样下来,最终留下的13位作家的核心故事大多就比较经典,如《鲁迅:青年作家的人生导师》侧重写鲁迅是如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文学青年成长的,其中又以萧红故事为贯穿;《朱自清:一身风骨,清正师风》主要选取朱自清一辈子清贫为师,辗转江浙多个城市担任中学老师的故事,尤其是最后身患胃溃疡导致胃穿孔,却仍毅然拒绝美国援助的“救济粮”,主动退回每个月的面粉配给证和面粉票,一身傲骨;《法布尔:自学成才的物理老师》写的是法布尔如何凭借刻苦自学之精神一点点考取大学文凭,并且利用工作之余埋头写下世界名著《昆虫记》。其他的故事也是如此,名人一生中最有故事性的一面就这样记述下来。

 

研究资料的选择同样极具挑战性。网络的检索工具很多,要尽可能让学生读到最真实的故事,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这也是故事写作的原则。于是我在整理每一位作家浩如烟海的史料时,尽可能地首选他们的自传、回忆录、日记、书信、年谱和他们的文学作品,其次才是传记,一共全书大概参考了30多种文献资料。比如写鲁迅用到的资料主要有《回忆鲁迅先生》(萧红)、《鲁迅的故家》(周作人)、《萧红年谱长编》(袁培力)等;写托尔斯泰用到的资料有《托尔斯泰次子回忆录》《托尔斯泰自述》《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等;写泰戈尔时用到《我们的父亲:泰戈尔子女回忆录》《泰戈尔书信选》《泰戈尔回忆录》等。尤其在阅读这些人物的日记、书信时,我们又往往能看见他们内心最柔软、最真实的一面,这也是生活中的最可爱一面。这学期八年级我在讲托尔斯泰时,那天就带着《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走进教室,把里面的一些日记逐句念给学生听,他们很受触动。我们的学生对于作家作品总是“若即若离”,近时仿佛如数家珍(大概都以文学常识那样的考法而识记),远时又仿佛朦胧一片,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正在改进的——还给他们一个人物完整的记忆,当然也涵盖了作品的审美、意义以及为何。

回到这本书的起点,人的一生并不漫长,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还要做什么?看过名人作家他们不断敲打时光、如此“折腾”的痕迹,就更加清晰一个真谛:器物需打磨方能百般使用,梦想的实现是找到每个人存在过的价值,那么,为之奋斗。

此文发表于《教育发现》2022年第3期(78期),作者苏翔。

 

 

《课堂名人故事(科学家)》

《课堂名人故事(艺术家)》

《课堂名人故事(文学家)》

毛晓青  主编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2.03


作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来源:浙江摄影出版社 浏览量: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