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茶马贾道上都有些啥?

发布时间:2023-04-07

1944年,抗日战争最后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纵队各部在全国范围内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此时在大后方西南地区,茶马贾道上的资源也通过第二次国共合作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而在1939年,时值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金陵大学的年轻学者孙明经带着几十位学界泰斗列出的考察课题,手握电影摄影机和照相机风餐露宿,历时160多天,翻雪山,涉激流,风餐露宿,几度冒死,对茶马贾道进行了一次行程超万里的科学考察,只为摸清这条路上可供抗日战争使用的已有和潜在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税源。5年后,他再次受邀,以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主任的身份,和同事、学生一起,于1944年8月9日从成都出发,历时36天,对雅安至康定间的茶马贾道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影像考察。

在此行中,孙明经一行翻山越岭,跨河渡江,不仅考察了沿途的自然资源,参观了保障工农业生产的制革厂、毛织厂、水力发电厂、农业试验田,还用相机记录了茶马贾道沿途百姓与官员真实的生活状态,并且在沿途举办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为百姓们带去新闻与科教内容,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有趣而珍贵的历史瞬间。

△ 1944年8月12日,孙明经本想拍摄西康毛革公司制革厂的皮鞋车间,后因车间内光线太暗,于是请技师和工匠把一部分裁剪用的桌子、工作台、缝纫机等搬到户外拍摄。照片里可以看到,工作台边年幼的“娃娃工”正在认真地干活,这表现出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人都在努力为保家卫国出一分力。

△ 1944年8月13日,孙明经在西康毛革公司毛织厂的车间里,看到纺线女工们一排排地坐在脚踏纺车前,一边脚踏纺车,一边双手操作以纺毛线。

△ 1944年8月15日,雅安县大兴乡,乡民们踊跃观看由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师生举办的图片展。

△ 1944年8月,雅安军官训练团苍坪山训练场。训练场背后的这座山很有特色,是地质学研究的好材料。

△ 1944年8月,雅安军官训练团苍坪山训练场上,雅安国民兵正在进行徒手搏击训练。

△ 自古以来,“蜀道难”的概念便已深入人心。雅安至康定一段,有很多地方骑马都过不去,人只能手脚并用才行。1939年,孙明经就曾多次遇到过这样的路。5年过去了,当1944年孙明经再走这一段路时,迎接他的已经是现代化的大卡车了。照片里,门上悬有“雅安车站”横匾的建筑前,站在卡车后部,上身着黑衣的是孙明经。

△ 1944年8月25日,西康省财政厅厅长在现场向刘文辉汇报了大升航水力发电厂建设的总体情况。照片里这些很粗的铁管子,就是准备把水从高处引向发电机水轮转子的引水管。

△ 1944年8月26日,康定城里,一条狗衔着篮子来买菜。这已成为当地的街头一景。那时,每天一到时候,康定城里便会有一条狗嘴衔篮子来到菜市,篮子里放着钱和主人写好的条子。狗把篮子放在卖菜人脚边,卖菜人收了钱便依照字条上的内容把菜称好放入篮子内,狗就衔起篮子回家了。每天都会有很多好奇的人专门按时到菜市来看这条会买菜的狗。这幅照片记录了众人围观这条狗衔篮子步入菜市的情景。

△ 1944年8月28日,西康省农业改进所试验总场的总农艺师和副总农艺师,以试种着优良品种的试验田里正待收割的小麦为背景,向孙明经介绍已经引种选育成功,并且在康定地区获得实实在在高产的马铃薯。总农艺师对孙明经讲:“马铃薯既可当粮食,又可当蔬菜,还可作为生产淀粉的工业原料。你现在看到的这种品种,单位面积的产量很高,从康定一带直至金沙江以西的广袤地区都适合种植。这一品种能引种选育成功,我们都特别高兴呀!”

△ 1944年8月28日,康定金刚寺跳神大典现场,扮演神猴的表演者右手搭箭,做欲射状。

△ 1944年9月10日,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师生返程途中,在宽敞平坦的雅康公路上遇到了四名从雅安背茶去康定的茶背子(背夫),他们正用铁头木杵支撑着背上沉重的茶包,以便休息。这四名茶背子(背夫),每个人各自背了十二条边茶茶包。他们脚下的路,与1939年孙明经看到的、拍到的,已经大不一样了。

 

孙明经是谁?

孙明经(1911—1992),中国教育家,中国电影教育先驱,中国摄影专业摄影技术课程的开创者、奠基者,中国电视事业的拓荒者。20世纪30年代初,孙明经在中央大学物理实验室作为恩师杨简初的助手,制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套电视摄、输、显系统的原理样机,对中国电视高等教育的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中“电视”这一学术名称的使用自此正式开始。1936年,孙明经参与了我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创建,开始为中国培养最早期的电影和播音专业人才。同年,孙明经在恩师陈裕光、魏学仁的推动下,主持开拍大型系列电影《锦绣中华》,后独立拍摄纪录影片、教育电影共63部。孙明经共主持摄制教育电影110部,早期中国各地教育机构流通的科教影片一半以上出自此,他所拍摄的纪录影片至今多为珍贵的传世之作。孙明经还创办并主编了《电影与播音》月刊,历时7年。孙明经参与了我国电影、广播、电视、摄影高等教育最早的十几门课程的创建工作。1952年后,他和同人及学生一起作为业务主干,参与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创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电影、电视、广播、摄影的高级人才。

 

什么叫“茶马贾道”而不叫“茶马古道”?

在1939年孙明经第一次踏上茶马贾道之前,曾对此有过研究。钱昌照、郭有守、陈裕光、魏学仁等学界泰斗们给出的答案是——这条路因“茶马互贾”而生,因此自古以来便名为“茶马贾道”或“茶马市道”。所谓茶马互贾,即汉族茶商们用茶和康藏茶商们进行交易,康藏茶商们用藏族地区出产的马为结算的货币,这种以茶贾马或以马贾茶的贸易自古便被称为“茶马互贾”或“互市”。之所以现在大多称“茶马古道”的原因之一是“贾”字与“古”字同音,另一个原因是这条茶马互贾的商道存在历史久远,到了后来,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大批学者将其称为茶马古道。孙明经曾针对此问题谈过自己的看法:“这条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就有记载人们大批量在此用边茶贾藏马的道路,至20世纪初至少已存在两千多年,美国学者中有人坚持称其为‘古道’,很自然。虽然经历两千多年的道路,今天叫它‘古道’也无不妥,但其实叫它‘贾道’才正确。”

 

(本文图片和图说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2023年版《1944:重返茶马贾道(I、II)》)


作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来源:浙江摄影出版社 浏览量:182